乔建祥谈管理者的执行力

 品牌-营销-管理类文章    |      2019-03-12

许多管理者热衷于执行力是在整体经营能力缺乏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奇迹。他们的愿望非常清晰:栽一颗苹果树等待成长、成熟周期太长,就租一颗苹果树,找能接受未来收获的承诺而不需要先付钱的、最廉价的人坐在树下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如果砸中其中一个人的脑袋,成为牛顿,这种接近无本的投资就成功了。

这就是中国最普遍存在的执行力的机会主义思想。当有人恰巧在这种机会主义中成功了以后,牛顿的苹果就成为魔鬼诱惑亚当夏娃(见《圣经》)的道具,大量的管理者去听执行力的课,给被管理者讲执行力的故事。由于管理者先天的管理能力缺陷与这种恰巧成功的机会主义的不可复制性,苹果又成为引发特洛伊战争(见《荷马史诗》)的种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矛盾日益尖锐,执行力在此刻成为一把刺向双方的双刃剑。

机会主义势必引起急进的心理,它不再是经济学中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产生出来的关于选择的经济学理论,而成为一种道听途说的关于成功的先验幻相。理性在此刻已经失去了作用,偏方思维开始漫延……诉诸于心理学以控制被管理者的心灵、诉诸于权力达到让被管理者听话照做的目的、诉诸于成功学扭曲被管理者的人格、诉诸于奴性让被管理者成为没有思想的奴才……

无疑,种种急进的方式只会导致一种结果,焦虑或集体焦虑继而陷入机会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冲动与迷惘之中。

一个企业从管理者(CEO、总经理)到看门的都是执行者。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强调执行力的时候要清楚“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见《论语》)的道理。恩特品牌营销强调管理者的科学与艺术性,原因就在于此,因为它是道、是哲学,人的哲学。

人的禀赋不同,后天的修习也参差不齐,如果不能因人施于事物,执行力不会有好的结果;同样,人与事物齐,而事物本身无序,执行力同样不得善终。这在《庄子·齐物论》中表述为:“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一就是整体性,就是大全,不是局部,整体也不等于部分和。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团队不等于一个一个的团员,这就是整体不等于部分和的意思。换一个思考方式,现在大家讲的执行力只是普遍性强调一种工作意愿,而不是计划执行。 所以,执行力应该在事前强调它的计划可靠性,组织的有效性,协调、控制的科学与节奏性。

知性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关注于局部而失去了理性对知性的总体规范能力,这是目前中国管理者的理性失张问题。

管理者似乎忘记了什么是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而是要表现出工作热情,表现出表现。这种权威性的思想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管理者害怕井井有条是因为担心自己无事可做,不能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自从1840年以后,就开始不自信了,就要每天说,大声说,然后希望别人听并且服从。

企业的根源依然回到了文化不自信上。我们的苹果就是苹果,西方的苹果可以代表上帝,可以代表科学,也可以代表战争或爱情。执行力的强调是一种低级的生存策略,它强调的是去行动,而不是去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企业是不可能有发展的,就像一个不会思考的管理者只能是包工头式的车间主任。

所以,管理者强调执行力是执行意愿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员工看待工作的意义;当管理者强调执行力是一种专业能力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员工对专业的兴趣有多少;当管理者强调执行力是一种职业道德的时候,应该思考一下员工所拥有的是什么样的文化思想。

如果对执行力有个总结性地陈述,那就是关于工作对人的意义问题、人的兴趣问题、人的文化人格问题。只有执行者觉得有意义的时候才会认真去做,只有做的是有兴趣的事情才会去学习让自己拥有能力,只有拥有完整的文化人格的时候才会将人、事、物看作是统一的完整的世界。

就像恩特做品牌策划,从来不强调品牌至上,恩特永远强调企业经营的整体性。品牌营销应该放在企业整体经营的思考中去思考,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运转有效,从而让品牌营销为企业产生价值。

这也是恩特不厌其烦地讲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