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节奏感

 感性学营销    |      2019-03-12

作为商业的具体活动,营销决定着商业活动的科学艺术化程度。它是拜金主义时代是否终结的预演,也是商业文明两个向度的终点,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一。

营销入手处并非总是人们的需求,因为在人类初始生存阶段,根本不需要任何物质与精神的产品;从根本上讲,一切文明的行为,都是生存性思想与观念生成发展的结果,最终演化出商业活动,有了营销的任务。

换言之,对世界(事物)的认识成为了营销的起点,而将认识的思维性活动通过营销这一特定的方式展开,营销就有了具体的演绎范围。如,对群体生存现象与种类关系的研究、个体兴趣与群体偏好的联系、群体与个体对自然韵律与人类行为艺术的被影响程度等。

以往营销谈的是消费需求到满足的过程,这种谈论方式是实用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一种物化思想的产物,缺少人文主义的生活艺术观念。当然,中国由于缺少启蒙教育与美学思想的德育教育,在营销行为中就显得更加机械主义。

我们可以将这一营销思想作思想实验,即,哥白尼的世界观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产生的变化,目的论逐渐转向自然世界,赎罪券就不需要再购买了;在牛顿的世界观下,人们改造自然后形成的机械论世界观,也就有了工业革命,人们对手工业时代的商品购买转向了工业革命后的产品购买。

我们因为有了牛顿的机械论的世界观,才获得了一个稳定的世界,人们才可以去研究它,这是牛顿伟大的地方。

我们的营销思想实验,从根本上讲,它是人学的意义,我们可以理解成营销预先设计了一个人的第三条腿,亦即对斯芬克斯之迷的营销式解答。

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营销的节奏是由一般到具体,或者说是由思想到现实的过程。

在中国的商业世界里,遵守的是丛林法则;因为中国还是一个掠夺期的市场经济,这个时期人们往往并不在意营销的人性目的,相反,它通过榨取人性的善良、恐惧、无知在底层百姓身上获得利益。中国式营销就是这个利益群体的手术刀,百姓就是手术台上的病人。

这种盗跖文化注定是无法成就商业文明,给人以幸福的。

很多人或许不同意这个观点,认为百姓可以选择说NO!事实上,百姓没有任何选择的能力,因为中国的百姓是没有基本人权、自由和财产权利的,社会主义下的计划经济本身就决定了这种权利结构。比如教育,它不应该是一个商品,但我们商品化了,并且与演员抢饭碗。其它的公共品,如景区、公园、市政、公路、医疗、司法等,都商品化了,或者成为某个群体的工具,它变相对百姓的财富进行了掠夺。

我们在这些公共品领域里,营销上的一切策略都不用,因为用不上。它属于权力交易,而权力交易并不需要营销手段。

所以,我们这里的营销是指私人品而非公共品。这与西方的营销是不同的,我们许多营销工作者往往机械式使用营销理论,忽视了营销理念是在市场经济世界建立起来的,它依赖的是商业文明,而不是在掠夺的强权政治下建立起来的。这就是为何营销策略在中国总是失效的根本原因。

营销的科学性在于数据分析,这是西方的经济学传统,这一点在中国企业身上并没有多少体现。而营销的艺术性就更糟糕,因为是实用主义所以通常很粗糙。

比如价值工程设计,是科学性的表现,这也是营销的核心。但由于企业主并没有经济学知识,他们经营企业用的是家庭经济的计算方式,虽然这是最早的经济学的雏形,但与现代的经济学无法相提并论。

而营销的艺术性就是将这一价值工程分段标识,并连结成一个一个的音阶,使之固化一定的幅度内且有序弹奏,就是营销的节奏感。